夫子学校丨用文学滋养理性之花 —初中部理化组读书分享会

栏目:夫子学校 发布时间:2021-03-15 浏览量: 746
九巨龙·曲阜夫子学校初中部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

九巨龙教育集团讯:用文学滋养理性之花 ——理化组读书分享会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理化组会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分享。读书让我们暂时抛却抽象的物理公式和冷冰冰的化学方程式,徜徉于书香的世界里。文学的滋养,触动了蕴藏于我们心中的那份人文情怀,使我们紧张忙碌的工作多了一些淡雅闲适,使我们精确到分秒的教育生活多了几份从容不迫。

《城南旧事》

作者:台湾作家林海音

分享人:任本祥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这是任本祥老师在分享会上的开场白,这本书书中描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北京城南童年的点点滴滴。
这些散发着馨香的文字,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永远地走了。当骊歌响起,我的心头也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任老师满含诗意的总结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由此推己,作为老师,我们工作是教书育人,则应常怀父母培育孩子之心,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负责。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作者:李希贵校长

分享人:张新华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这是一本由一线老师编写的用于指导教育教学的实用性专著。本书共由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学教改的起因和过程;一条是教育线,主要写作者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是管理线,主要写对教育管理的一些理解与做法。


书中作者力求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呈现出来,读来平实而亲切,书中处处体现着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映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尊重教育规律,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朱自清散文》之《论诚意》

分享人:高虎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高老师以“慧眼识诚意”为题,分别从思想、语言、风格以及创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这篇小文平淡中见精辟,在谴词造句和传情说理两方面都已达到返璞归真之境。语言简朴生动,俗中有大雅存焉。“说一个人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就是他的行迹总算帐”,语恰浅而意深;“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语俗而意雅。其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如作者认为有些人对诚意的夹剪只是一种态度,而“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率真自然未尝不可。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等,既有深意,更有新意。


由此他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认为生活中应对人对事抱有诚意,工作中对待学生,对待家长也要抱有诚意。正如作者所说:“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顾全”就表示有了“为大家好”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又能再批评什么呢?也只有作者这样的妙人,才能有如此洞察人生的慧眼了。
高老师总结这篇散文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语中

《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

分享人:贾璐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贾老师在剖析了文中出现的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人物形象后,对书中的意象做了分析。“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


追风筝的人表面上是指的是为阿米尔少爷追风筝的哈桑,实际上也指追逐象征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的风筝的阿米尔。当阿米尔费尽周折,将同样饱受凌辱的侄子带回美国,告诉他,“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他追风筝的时候,他已经追到了那只风筝。

《朱自清散文》之《儿女》

分享人:张海洋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儿女》讲述的是朱自清先生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时间对待儿女的态度的变迁。青年时代,想起叶圣陶先生“蜗牛背了壳”来比喻;胡适还引用了培根的话:“有妻者,其命定已。”,这让他吃了一惊,仿佛如梦初醒。他还曾经说过“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甚至还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然觉着还是自杀的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的锋棱渐渐磨钝了,朱自清对待儿女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变得能够忍耐了,并逐步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态度,认为自己从前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


《儿女》看似娓娓道来的家常话,却极为真切、生动,具有感染力。写儿女,都是从一些琐事、小事入手,琐事小事反而具有典型性。就是这样不刻意的雕刻生活的细节,只摘取生活本身的影像,体现出强烈的感情浓度、生活纯度和表现力度。读之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阅读着《儿女》一文,想起已为人父的自己,应当担当起为人父的责任和担子,当然这也许需要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稳重的过程,慢慢成为好父亲。作为人师,我们也有相应的责任,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是从青涩逐步走向成熟、稳重,就像做父亲一样,只要用心,就能成长。应少一些暴躁,多一些宽容,用心培养孩子。

《不要做一个瞎忙的班主任》
分享人:吴凯老师
曲阜夫子学校分享会

文中讲述了一个基本上由各班学困生重新组合而成的班级,一年后居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出100%进本科的宣言。神奇的是,一年之后这个宣言竟然成为现实,创造这个奇迹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名叫梅洪建。梅老师教育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要让孩子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充分的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是每个孩子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越具有多种可能性。

文学犹如知识的土壤,滋养着理化这朵理性之花。通过阅读,理化组的老师们汲取了文学的营养,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养,同时枯燥的理化课堂也逐渐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起来!

(图文来源:九巨龙教育·曲阜夫子学校 )